大航海志,大航海时代-pg电玩城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大航海志的问题,以及和大航海时代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世界上正酝酿着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原本互不相知的大陆逐渐开始交往,最终相知相识,由此开始了一块大陆对另一块大陆的征服,这便是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地理大发现”。
在欧洲人开始远航探险的时候,他们的技术在当时并不是最先进的。在远洋海航海方面,阿拉伯早就有船只开辟了从波斯湾出发经印度、锡兰、马六甲海峡至广州的航路。15世纪晚期,阿拉伯人伊本·马吉德为海员编写了一部航海手册,标出了从波斯湾和红海航行到中国的合适时间和季风情况,甚至还包括整个东非沿海的情况,并指示如何绕过好望角沿西非西海岸至地中海的航线。
中国人的航海技术应不在阿拉伯人之下,中国很早就有漂洋过海的证据和记录。中国的水手从东非海岸带回象牙、犀牛角、珍珠和香料等物品。在东非海岸出土的最早的中国钱币确定的年代是620年。沿着坦桑尼亚海岸,人们曾发现大量中国12世纪的瓷器。成书于1060年的《新唐书》有关于马林迪港的细节描写。成书于1225的南宋地理著作《诸蕃志》记载了东至日本、西至北非摩洛哥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贸易情况。一张在1402年由中国人制作的地图已正确绘出南非顶端的指向,而当时欧洲人的地图将南非的尖端绘成向东。
更为著名的是,在欧洲发现美洲大陆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就已有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这位中国的伊斯兰教徒、皇帝身边的大宦官,在明代永乐皇帝的派遣下,为了宣示大明帝国的威望,与南海以外的国家建立商贸和外交关系,同时为了追寻被废黜的建文帝的下落,于1405年首次率船队出海。船队由62艘大船和若干小船组成,船员人数多达2.78万人,真可谓浩浩荡荡。试想一下,近3万名船员分布在60多条船上,平均每条船上的人数超过400人,这些船应该都不会小。据说,当时最大的船长135米、排水量可达15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船上载有船员所需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以及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货物和交换的礼品,船上还备有种植蔬菜和草药的木桶,以及饲养家畜的笼子,保证船员新鲜蔬菜的供应,维持船员的健康。郑和首次远航就穿越了印度洋,到达印度南部的卡利卡特。后来又多次远航,早期主要在东南亚一带和印度等地。在1415年的航海中,一直远至红海口的亚丁湾。最后三次航行到达东非沿岸,访问了摩加迪沙、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海峡。在东非马林迪当地苏丹(首领)将两头长颈鹿送给中国皇帝作为礼物。到1433年,郑和一共完成了七次远航。不过,在郑和去世以后,中国的远航事业就突然中断,中国社会又回到与海外隔绝的状态。
阿拉伯世界的航海活动主要与贸易联系在一起,印度洋的贸易似乎已经使他们感到满足。中国的航海活动有从事贸易的,也有像郑和那样的官方行为,得到皇帝的直接支持,但相对比较零碎,国家的力量与民间的力量没有汇合在一起。国家的行为常常受到皇帝个人好恶的影响,受到国策的影响,而西方15至16世纪的航海活动是各种力量和各种动机汇合的产物,是民间探险与王室支持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表现出更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源源不断,最终改变了人们的地理观念,也改变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促使西方人从陆地走向海洋。
在1400年左右,欧洲人对海洋的知识并不比古罗马人多多少,围绕着大陆的海洋仍然高深莫测,是难以逾越的交通屏障。欧洲人曾有过的长距离航海差不多让人遗忘了,或者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人在北方海域航行到格陵兰岛和在1000年左右航行到北美洲附近的海岸。一些方济各修会的传教士们以及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亚洲,走的是陆路,他们告诉欧洲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是一片大草原。当蒙古帝国在14世纪崩溃以后,连接欧亚的这片草原对于传教士和商人来说不再安全。东西方的贸易主要通过中介阿拉伯人来进行,阿拉伯的商船将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香料和纺织品运往地中海的亚历山大城和贝鲁特而威尼斯商人再将这些货物接手后转销到欧洲各地。但是,与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早已使得欧洲商人垂涎三尺,一艘运载香料的船可以比装载木料和谷物的船多获利上百倍。只可惜当时欧洲人的航海能力只能使他们望洋兴叹。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欧洲从10世纪起开始出现了城市和经济活动的复兴,到了15世纪这种复兴看到了效果,它给欧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前面已经涉及文化和宗教方面,可见人们观念的一些变化,而这些观念变化同时和物质变化是有关联的,在许多地方是互动的。日益活跃的经济活动以及通过与阿拉伯人的交流,欧洲的航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很早时候,在地中海上航行的船以人力桨为主要动力。随着热那亚水手和威尼斯水手远航至摩洛哥,以及在大西洋沿岸的航行,他们开始认识到,远洋航行更有用的是帆,而不是桨,比较适合的船身应该是圆桶式的,而不是瘦长形的。欧洲人最早装备的帆是方形的,船帆较大,但不易操纵,而且只能在顺风时使用。这时,阿拉伯人长期使用的大三角帆给欧洲人以启示,这种大三角帆装置在倾斜的横桁上,横桁的中部固定在船桅上端,三角帆转动自如,横桁与桅杆的倾斜也可调整,这样就可以适应风向和充分利用风力。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把这种帆叫做“拉丁式索具”。到了15世纪,葡萄牙人结合方帆和三角帆的长处,设计出船体宽大的三桅帆船。这种船其中两个主桅装置长方形帆,尾部桅杆装置三角帆,或者两桅装置三角帆,一桅装置长方形帆。这种宽体的帆船装载货物多,航行距离长,非欧洲的多桅帆船常适于远洋航行。
与此同时,导航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中国获得的指南针技术运用于航海,使得船只能够在茫茫的海洋里不迷失方向;星象仪通过对日月星辰运行的测定可以确定船只的纬度;航海图使船员有信心能够识别出欧洲绝大多数的港口。同时,古罗马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圆学说因为他的著作《地理学》在15世纪重新出版而广为流传,这为寻找新航路,进行海洋探险提供了依据。
欧洲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化也为远距离航海创造了条件。首先是标准货币体系的形成。在中世纪早期欧洲各地已经出现许多钱币,但钱币的流行受到多种限制,一是欧洲缺乏贵金属,那里几乎不出产黄金,银的产量也非常少;二是封建制度的阻碍,各地、各封建主都自已铸造钱币,各种钱币没有公认的标准。到了1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一些信赖度比较高的货币,如一些贸易比较发达的意大利城市,铸造一些有标准价值的硬币,如佛罗伦萨的金币弗罗林和威尼斯的金币杜卡特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几乎成了当时的通用货币,甚至法、英等国也开始仿造。标准货币的出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当时出现了如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和哈布斯堡富格尔家族那样著名的银行家。银行通过吸纳储蓄积累起大量的金钱,然后借贷给商人,同时也可以资助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由此推动贸易发展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其次,欧洲这一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促进,商品贸易活动日益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商人对东方贸易有了新的奢望,不再满足于通过阿拉伯人来与东方贸易,在欧洲的西端的国家甚至也对意大利商人表示不满,总想开辟一条自己的地盘,也就有了寻找新航路的冲动。此外,在商品活动中,贵金属缺乏的矛盾凸显,伴随着与东方的贸易,许多贵金属流人东方,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了,欧洲人渴望得到新的黄金来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布黄金的传言使东方成了他们向往之地。
15世纪起,欧洲的航海活动形成一定的规模、出现高潮,依靠的不仅仅是民间的力量,统治者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开始的航海活动依托的是些城邦国家,如威尼斯和热那亚。那里的商人可以从事从黑海到埃及,从意大利到英格兰那样的航行。不过,更大规模、更远距离的航海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强大的后盾。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加强,出现了非常得力的支持航海事业的君主。这些具有强大王权的西欧国家在地理上比意大利和德意志城市更接近大西洋,由于能够集中国家的力量,也就有更雄厚的资金和人力的保障。在这些国家中,首先大力支持航海事业的是葡萄牙。正是由于葡萄牙王室的鼎力相助,葡萄牙最终开辟了新的航路,由此推动了西欧更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最终使欧洲各国走上海外扩张竞争的道路,形成与阿拉伯航海和中国航海不同的结果。
关于大航海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